微生物平皿法和薄膜過濾法與微生物限度檢查和無菌檢查的介紹
無菌檢查是檢查是否有活微生物存在的一種方法;,微生物限度檢查是檢查活微生物數是否超出規定限度的一種方法。由此可見兩者是有區別的。無菌檢查控制較嚴格,不允許論何活微生物存在;微生物限度檢查只要求活微生物數控制在一定限度范圍之內,即可。
在藥品控制上,《中國藥典》2010年版規定:
無菌檢查用于注射劑、滴眼劑等藥物的檢查,并且檢查培養時間為14天。微生物限度檢查用于片劑、口服液等制劑的檢查,細菌培養3天。霉菌、酵母菌培養5天。口服給藥制劑細菌數不得過100cfu/mL,或1000cfu/g;霉菌和酵母菌數不得過100cfu/m L(或)g。
相同之處,無菌檢查、微生物限度檢查勻應在環境潔凈度10000級下的局部潔凈度100級的無菌室內進行操作。
無菌檢查是說任何菌都不能存在,微生物限度檢查是說可以有非病原菌的存在但有數量的限制。
集菌儀與無菌檢查薄膜過濾器的區別
集菌儀的作用是檢驗供試品是否含菌的儀器,配套集菌培養器使用。主要用于注射用無菌制劑的無菌檢測,包括抗生素類及含有抑菌成份的藥品、大輸液、水針劑、滅菌醫療器具、無菌注射用水等。其檢測過程是,供試品通過進樣管道連續被注入集菌培養器中,利用集菌培養器內形成的下壓,通過0.45微米孔徑的濾膜過濾,供試品 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被截留收集在濾膜上,通過沖洗濾膜除去供試品的抑菌成分。然后把所需培養基通過進樣管道直接注入集菌培養器中,放置規定的溫度培養,觀察是否有長菌現象。廣泛適用于注射用無菌制劑的無菌檢測,包括抗生素類及含有抑菌成份的藥品、大輸液、水針劑、滅菌醫療器具、無菌注射用水等,也可用于食 品、飲料行業等微生物限度檢查。不同于集菌儀的用途是,無菌檢查薄膜過濾器,不僅符合中國藥典2015版,也是國家藥品GMP認證的儀器。其是用于微生物限度檢查的。中西藥制劑均適用。
《中國藥典》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系檢查非規定滅菌制劑及其原料、輔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檢查項目包括細菌數、霉菌數、酵母菌數及控制菌檢查。
微生物限度檢查應在環境潔凈度10000 級下的局部潔凈度100 級的單向流空氣區域內進行。檢驗全過程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單向流空氣區域、工作臺面及環境應定期按《醫藥工業潔凈室(區)懸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測試方法》的現行國家標準進行潔凈度驗證。
供試品檢查時,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劑、中和劑或滅活劑,應證明其有效性及對微生物無毒性。
除另有規定外,本檢查法中細菌及控制菌培養溫度為30℃~35℃;霉菌、酵母菌培養溫度為23℃~28℃。
檢驗結果以1g、1ml、10g、10ml、10c㎡ 為單位報告,特殊品種可以z小包裝單位報告。
驗證試驗也可與供試品的細菌、霉菌及酵母菌計數同時進行。
供試品檢查
計數方法包括平皿法和薄膜過濾法。檢查時,按已驗證的計數方法進行供試品的細菌、霉菌及酵母菌菌數的測定。
按計數方法的驗證試驗確認的程序進行供試液制備。用稀釋液稀釋成1:10、1:l02、l:103等稀釋級的供試液。
平皿法
根據菌數報告規則取相應稀釋級的供試液1ml,置直徑90mm的無菌平皿中,注人15~20ml溫度不超過45 ℃的溶化的營養瓊脂培養基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瓊脂培養基,混勻,凝固,倒置培養。每稀釋級每種培養基至少制備2個平板。
陰性對照試驗
取試驗用的稀釋液1ml,置無菌平皿中.注入培養基,凝固,倒置培養。每種計數用的培養基各制備2個平板,均不得有菌生長。
培養和計數
除另有規定外,細菌培養3天,霉菌、酵母菌培養5天,逐日觀察菌落生長情況,點計菌落數,必要時,可適當延長培養時間至7天進行菌落計數并報告。菌落蔓延生長成片的平板不宜計數。點計菌落數后,計算各稀釋級供試液的平均菌落數,按菌數報告規則報告菌數。若同稀釋級兩個平板的菌落平均數不小于15.則兩個平板的菌落數不能相差l倍或以上。
一般營養瓊脂培養基用于細菌計數;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用于霉菌及酵母菌計數;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瓊脂培養基用于酵母菌計數。在特殊情況下.若營養瓊脂培養基上長有霉菌和酵母菌、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上長有細菌,則應分別點計霉菌和酵母菌、細菌菌落數。然后將營養瓊脂培養基上的霉菌和酵母菌數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上的細菌數,與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數或營養瓊脂培養基中的細菌數進行比較,以菌落數高的培養基中的菌數為計數結果。
含蜂蜜、王漿的液體制劑,用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測定霉菌數,用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瓊脂培養基測定酵母菌數,合并計數。
菌數報告規則
細菌、酵母菌宜選取平均菌落數小于300cfu、霉菌宜選取平均菌落數小于100cfu的稀釋級,作為菌數報告(取兩位有效數字)的依據。以z高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的值報告1g、lml或10cm2供試品中所含的菌數。
如各稀釋級的平板均無菌落生長,或僅z低稀釋級的平板有菌落生長,但平均菌落數小于1時,以<1乘以z低稀釋倍數的值報告菌數。
薄膜過濾法
采用薄膜過濾法,濾膜孔徑應不大于0.45μm,直徑一般為50mm,若采用其他直徑的濾膜.沖洗量應進行相應的調整。選擇濾膜材質時應保證供試品及其溶劑不影響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濾器及濾膜使用前應采用適宜的方法滅菌。使用時,應保證濾膜在過濾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試液過濾前先將少量的沖洗液過濾以潤濕濾膜。油類供試品,其濾膜和濾器在使用前應充分干燥。為發揮濾膜的z大過濾效率,應注意保持供試品溶液及沖洗液覆蓋整個濾膜表面。供試液經薄膜過濾后,若需要用沖洗液沖洗濾膜,每張濾膜每次沖洗量為100ml。總沖洗量不得超過1000ml., 以避免濾膜上的微生物受損傷。
取相當于每張濾膜含lg、lml或10cm2供試品的供試液,加至適量的稀釋劑中,混勻,過濾。若供試品每1g、lml或10cm2所含的菌數較多時,可取適宜稀釋級的供試液lml進行試驗。用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或其他適宜的沖洗液沖洗濾膜,沖洗方法和沖洗量同“計數方法的驗證”。沖洗后取出濾膜,菌面朝上貼于營養瓊脂培養基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培養。每種培養基至少制備一張濾膜。
陰性對照試驗
取試驗用的稀釋液lml,照上述薄膜過濾法操作,作為陰性對照。陰性對照不得有菌生長。
培養和計數
培養條件和計數方法同平皿法,每片濾膜上的菌落數應不超過100cfu。
菌數報告規則
以相當于1g、lml或10cm2供試品的菌落數報告菌數;若濾膜上無菌落生長,以<1報告菌數(每張濾膜過濾1g、lml或10cm2供試品),或<l乘以稀釋倍數的值報告菌數。